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当下,许多企业为了满足环保验收标准,都安装了在线水质自动分析仪、水质检测仪或者在线水质自动监测仪,像在线浊度水质监测仪就是不少企业的选择。然而,不少企业却遭遇了这样的痛点:明明装了在线监测仪,为什么环保验收还是不合格,甚至还会面临罚款呢?其实,问题很可能出在HJ
353 - 2019标准中的一些容易被忽视的“隐藏雷区”。 
标准深度解析:雷区无处不在 雷区1:安装位置错误——位置不对,数据全废 
根据HJ 353 -
2019标准,如果浊度在线监测仪的安装位置距排放口小于30cm,监测得到的数据是无效的。这是因为排放口附近的水流情况复杂,可能存在水流不稳定、有气泡等问题,会严重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。有相关调查显示,约有60%因安装位置问题导致数据不准确的企业,在环保验收中吃了“闭门羹”。安装位置的选择,就像是给监测仪找一个“好座位”,位置不对,监测结果就会“跑偏”。 雷区2:未做定期校准——校准不勤,数据不准 标准要求浊度在线自动分析仪每2周就要进行1次校准。定期校准就像是给仪器“体检”,能确保它始终处于准确的工作状态。但很多企业由于疏忽或者为了节省成本,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校准。据不完全统计,大约80%的企业存在校准不及时的情况,这就导致监测数据可能出现偏差,无法真实反映水质的浊度情况。校准,就像是给监测仪的“眼睛”戴上合适的眼镜,让它看得更清楚。 雷区3:数据存储不全——记录缺失,证据不足 
企业需要保留浊度在线监测仪1年的原始记录。这些原始记录是企业水质监测情况的重要证明,也是环保部门检查的关键依据。然而,部分企业由于数据管理不善,或者没有重视数据存储,导致原始记录缺失或不完整。一旦被环保部门检查发现,同样会面临处罚。数据存储,就像是给监测过程留下“痕迹”,没有完整的记录,就像没有证据,难以自证清白。 解决方案:避开雷区,轻松过关 符合HJ 353 - 2019的浊度仪推荐——智能校准,省心省力 
为了避免踩中这些雷区,企业可以选择带自动校准功能的浊度仪。这种浊度仪能够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自动进行校准,大大提高了校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,有效减少人为疏忽导致的校准不及时问题。自动校准功能,就像是给监测仪配备了一个“智能管家”,让它自己照顾好自己,企业再也不用担心校准问题。 运维团队如何配合? 
运维团队在浊度仪的正常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企业可以制定详细的检查清单模板,要求运维团队按照模板定期对浊度仪进行检查和维护,特别需要注意浊度检测仪传感器。检查内容包括安装位置是否。符合标准、校准是否按时进行、数据存储是否完整等。通过这种方式,确保浊度仪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。运维团队就像是监测仪的“贴身保镖”,全方位保护它,让它安稳运行。 用户证言:真实案例,效果显著 有企业反馈:“换了迈德施品牌浊度仪,3个月省下5万运维成本!”迈德施浊度仪不仅符合HJ 353 -
2019标准,其自动校准功能还减少了人工校准的工作量和成本,同时准确的数据也避免了因数据不准确而导致的环保处罚,真正做到了为企业节省开支。选择合适的浊度仪,就像是给企业找了一个“省钱能手”,不仅减少了成本,还避免了麻烦。 你的浊度仪符合新标准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提问,迈德施浊度检测仪厂家将为你提供专业的解答和建议。希望企业都能重视这些隐藏雷区,避免不必要的损失,让水质监测工作更加规范、准确。别让这些“小问题”成为环保验收的“大麻烦”,一起让水质监测更上一层楼!
|